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事项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 教职工代表工作报告 > 正文
淮阴工学院六届一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7年01月18日 21:05  点击:[]

砥砺前行  跨越发展

奋力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在淮阴工学院第六届一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

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7115

李北群

各位代表:

下面我代表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三年来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三年是学校发展史上精彩纷呈、成果丰硕的三年。三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聚焦获批硕士单位、达到大学条件、建设乐业校园、实现同类领先的发展目标,按照由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元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由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专业建设为主向学科专业建设并重转型的三个转型思路,对内管理创新、对外协同共建,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十个翻番十个突破基本实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攀升42位。经过三年的砥砺奋斗,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坚持管理创新,着力推进体制机制优化

    按照制度优化、院系整合、两级管理三步走的改革思路,着力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确定2014年为制度优化年,年内新建与优化制度60余项,三年累计100余项,学校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按照专家咨询、党委决策、行政执行的原则,开展了院系和机构设置优化工作,目前学校共有16个教学单位和27个内设机构,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为学科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展了空间。2016年制定完成了《淮阴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6个专项规划,明确了学校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组织拟订两级管理与目标管理相关制度,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和目标管理工作,激发校院办学活力。试行学术职务与行政职务分离,积极推进去行政化。

二、坚持协同发展,着力推进共建工作

    一是校政协同亮点频现。苏北发展研究院被列入2015年社科强省计划,2016年获批为全省重点培育的15家智库之一,并作为首批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库(CTTI)。举办首届淮安发展高层论坛、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苏北振兴研讨会,在省内外形成良好反响。与淮安区共建文创学院,办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与省经信委、省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等十余家单位进行校政共建。

二是校企协同进展顺利。淮工中兴学院2015年被列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16年又成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的30所院校之一。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共建农垦学院,实施院园融合一体化育人模式,助推区域涉农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涉农技术技能人才。翔宇学院积极与产业对接、与企业联合,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多元协同成果显著。台商学院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在淮台青年交流、台企员工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台商学院成为全国3所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的高校之一,先后获得省市财政600万元资助。淮商学院在为淮安企业家提供人员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作用。与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的江苏淮工分中心,成为淮安市引进的首个国家级工程中心。

四是对口支持工作稳步推进。抓住合作机遇,常态化推进与南京工业大学的对口支持工作。成立对口支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校际互访,目前两校已围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联合培养研究生等5个领域开展了22项合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引育调停,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教师引进培养力度加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三年来共引进博士112名,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全市之首、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教师博士化率从17%提升至39.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了85%2016年,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事业编制内博士53人,引进的王益民博士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为同类高校唯一。首开台湾招聘博士先河,首批6人已来校任教;录用外籍博士6人。拥有双聘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62名。2016年,2个项目获批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课题组研修资格,7名教师获批访问学者研修资格,课题组获批数量全省第一,访问学者获批数量同类领先;有49名教师出国(境)研修访学,是前两年派出人数总和的2倍多。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引育调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三年来,学校新增正高职称38人,副高职称113人,高级职称比例由37%提高到42%2016年,学校新增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32人,通过率均为100%,通过人数和比例较往年均有大幅提高。学校获批自行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授权和高级职称学科评议权。高层次人才项目取得新突破,三年来,共增加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高层次培养对象37人,2016年新增25人。出台《教职工岗位变更办法(试行)》,建立教师转岗退出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三是师德建设常抓不懈。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培育弘扬优秀教风和学风,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年来,获得省级教育先进集体3个,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

四、坚持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善了资源集聚、分类多元、自主学习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为导向,以台商学院、中兴学院、淮商学院、农垦学院等为载体,搭建多元协同和多模式交融的产教融合集群实训创新平台,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全省少数几所双卓越人才培养高校之一。成教生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教学资源集聚丰富。三年来,学校教学设备总投入超过8300万元。2015年,学校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率先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实现国家级示范中心的突破;2016年,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共享平台,成为全省非博士授权高校中唯一获批并立项资助的省级平台;省级教学平台基本实现全覆盖。三年新增9个本科专业,总数达到62个;获批3个江苏省品牌专业。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等组成的资源开发团队100个,立项校企共建课程100门。获批省重点教材11部,省重点项目11项。建设2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近300门优质课程资源上线。获批5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建成可视化教学平台;建设标准化考场300多个。学校连续3年承担淮安、宿迁两市研究生考试考点工作。学校建成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数量与层次同类高校领先。

五、坚持服务地方,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攀升。三年来,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46项,国家社会科学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41项。2016年,学校科研项目获取数量再次取得大丰收,共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批省级项目近百项,其中获批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29项,立项总经费465万元,立项数全省第3。科研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式增长,2016年科研经费总额突破7000万元。三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76,CSSCI论文87,SCD论文231篇;申报发明专利279项,授权发明专利84项。2014年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5年学校被授予淮安市获取重大科技奖励先进单位。高教研究咨询作用进一步发挥。学报办刊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科研平台数量不断增加。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数量增加迅猛,三年共新增10个,总数达到17个,居省内同类高校第一,实现对学校工科学科领域全覆盖。以我校大学生创业园为主体的淮安市大学科技园于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技术转移中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考核评估。

三是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实施一十百千工程,不断推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与淮安市各县区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淮安市白马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部门签订校政、校企合作协议。积极主办和承办各类高端讲座、学术会议。组织开展研发机构校园行淮阴区企业产学研交流会企业家校园行等活动,了解需求,为今后合作打下基础。

六、坚持学科龙头,着力提升建设水平

一是学科建设扎实推进。首推学科特区建设,组织遴选化学工程与技术等7个学科进入学科特区立项建设。201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学科顺利通过十二五省重点学科考核验收,取得12良的优异成绩,全省同类高校48个学科仅3个高校获得优秀。将2016年确定为学科建设年,申报的5个学科全部入选十三五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拓展了省级重点学科的门类,提升了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层次。

二是研究生教育不断加强。三年来,研究生培养领域不断拓展,招生方向从最初1个扩展为6个,招生规模从最初17人增至68人,连续5年被评为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招生单位。进一步探索构建需求导向、四维协同、工学交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立项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38个,获批省研究生工作站12个,其中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个。承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项目在201612月省里组织的中期督察中获得A等佳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三年来,学校共外推博导11人,硕导60人。与南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4人,与海(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

七、坚持德育为先,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根本,持续深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以学恩来精神,创优良学风主题教育为主线,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努力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三年来,共获批市级周恩来班”4个,评选校级周恩来班”12个,2016年学校获评淮安市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成立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开设辅导员工作坊,举办辅导员工作论坛,实行周检月报制度。学生资助工作成绩优异,获评省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学生参加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稳步增长。2016年共考取研究生505人,考研达线率由2013年的10.5%提高至18.2%,考取率由6%提高至14%。三年来,共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6项、三等奖20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7个。2015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69.7%26.6%,比2014级分别提高了9.6%6.2%。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人次不断增加,获奖数由2013年的219人次增至984人次,取得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和挑战杯国赛三等奖的突破。2016年,图书馆入馆人次超百万。

八、坚持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是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师生赴海(境)外高校访学、交流人数不断增加,交流学生人数达124人,教师国际化比例由10%提升至16.5%。推进海外协同,多渠道搭建校际合作平台。进一步密切与英国索伦特大学、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等海(境)外高校友好关系,推进深度合作;坚持外找资源,与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等海(境)外高校新建立合作关系。海(境)外合作高校数增至21所。

二是留学生教育实现突破。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20169月,学校首批来自18个国家的63名留学生入学,开启淮安市招收海外本科学历留学生的的先河。成立国际教育学院。

九、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乐业校园

一是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学校总计投入1.15亿元用于办学条件改善,2016年投入6500万元。新建北京路校区2幢学生宿舍楼和枚乘路校区青年教师公寓;完成北京路校区2幢学生宿舍和有关校舍的改造装修,安装学生宿舍空调;启动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史馆的改造装修;完成了校园美化亮化、图书馆改造工程等。

二是切实关注师生员工生活。完善教职工大病互助机制,做好教职工免费体检工作。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生活。教职工收入稳步提升,完成了人才公寓分配,顺利开工建设。学校与淮安小学签署合作协议,淮安小学成为我校附属小学。协调解决教职工子女就读中小学和入园入托问题。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三是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成立信息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稳步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外推干部挂职,设立党员示范岗,管理服务部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内部审计监察,审计效能不断提升。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有资产考核,成为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管理(部分)的省属高校。加强经费筹措,学校经费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2016年达到了6.3亿元。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学校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省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3所本科院校之一。

四是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学校十三五形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形象。确定校园组曲和校歌;完成楼宇广场道路和水面桥梁的征集命名工作;完成《淮阴工学院史稿1958-2016(征求意见稿)》和校史馆的选址、前期规划设计工作;组织开展年度10件大事评选活动和“30年回眸校友返校活动;创新开学、毕业典礼形式,举办迎新年歌咏比赛;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做好学校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新闻外宣成果喜人。学校荣获2013-2015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三年来,我们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补齐短板,全面突破;三年来,我们始终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三年来,我们做到班子和谐,干部担当,师生有为,凝心聚力。三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三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奋力拼搏的结果。三年实践也启示我们,做好学校工作,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学校既定的目标迈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会实现既定目标,实现翻番突破

在这里,我也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全校教职工和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部分: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三年是决定学校十三五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节点期,也是我们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爬坡攻坚期,我们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要求的新变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江苏省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多样化、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同类型高校之间竞争发展、争创一流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支持苏北中心城市组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

面对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新需求、新期望,我们必须好好地总结过去,谋划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虽然目前学校内涵建设的多项工作和指标已经处于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但面对省内同类高校间竞相发展,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逼人态势,面对淮安人民大学梦的热切期盼,对照学校十三五发展指标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要求、大学设置条件,学校依然还存在一些发展困境和缺失。我们的办学空间还存在不足,办学资源依然紧缺;绩效工资激励效果不够明显,管理机制仍需优化;团队观念不强,协作精神有待加强;思想解放程度仍然不够,进取意识还需强化。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充分满足多元人才培养的需求;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缺乏,教师队伍博士化率和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高层次项目、高级别奖项、高水平成果较少,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端徘徊;国际化水平突破困难,高层次的合作高校数量依然偏少,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深入实施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主线,紧紧围绕获批硕士单位、实现大学条件、建设乐业校园、达到同类领先的办学目标,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强不息、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工作中要重点处理好四对关系。

一是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的关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要坚持总体目标、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久久为功。分年度、分部门科学制定好工作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步实施,要不为所惑、不受干扰、一以贯之,确保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全局意识与本位主义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善于围绕大局筹划部署工作,学会从大局出发,以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全面发展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要采取分类指导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面推进。使各级干部个个工作上有抓手、精神上有动力、肩膀上有担子、业绩上可比较,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真抓实干的生动局面。四是肯定成绩与永续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以永不满足的心态看待已有成绩,以永续发展的追求快干事干成事。用创新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拓宽工作渠道,改进方式方法,着力提高工作成效,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上取得新成绩。

第三部分: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奋斗目标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未来三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构建地方人才高地,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协同共建为抓手多方汇聚办学资源,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育大学精神,奋力拼搏,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拓展深化协同共建工作

加强协同共建系统设计和统筹推进,建立动态调整、汰陈出新机制,进一步催化办学活力。在做好校级层面共建工作基础上,推动各二级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据专业特点、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质性协同共建,构建校、院两级共建网络。落实现有共建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细化合作项目,提升合作实效。

(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积极开展校内优秀人才选拔培育工作。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333工程、省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努力使高层次人才数量再有新的较大突破。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强化师德建设考评,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主动对接区域支柱和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力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丰富专业集群内涵,增强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契合度。以翔宇学院为平台,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推进教学与科研平台的集聚与整合优化,全力推进实践资源平台建设。特别是2017年,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依据审核评估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抓住关键要素,确保高质量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四)增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的建设、管理机制,赋予平台更多的发展自主权,增强平台汇聚高端人才、承接重大任务、产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抓好科研成果产出,实施项目突破、服务提升、政策优化等三大工程和成果倍增、全员覆盖等两项计划,充分激发每个人的科研潜力,从而不断涌现层次更高的科研成果。在2017年,要积极创造条件立项建设新的省级以上平台,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新增2个省级科研平台,获批1-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继续推行重大项目招领制度,通过政策倾斜、资源集聚、重点培育,组织和引导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奖项,在2017年要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奖项1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项以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项以上,论文发表数突破2000篇,其中被SCIEI等检收录的论文在400篇以上,获批发明专利的数量达到80件以上。科研经费总额突破1个亿。

  (五)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进一步整合学科力量,凝练学科方向。继续做好校级重点建设、扶持学科的常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得省级重点学科、校级特区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扶持学科协同推进,发挥一般学科支撑特区学科的作用。积极争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翔宇讲堂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机制。在2017年,要排除干扰、集全校之力,认真做好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的申报工作,确保获批硕士授予单位。

(六)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

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当中,力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更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赴海外研修、访学,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2017年,要在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上实现的突破,要新增10个左右海(境)外合作高校;继续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实现招收本科生100名,研究生15名的目标;建立1-2个教师海外培训基地。

(七)深化内部管理改革

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部门的协同意识和服务效能,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优化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注重发挥其辅助决策、服务基层和督查督办的职能,提高管理绩效和服务效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纪律,加强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保证学校各项决策政令畅通,为学校发展和改革提供服务保障。建成信息化校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外出挂职。

(八)建设乐业校园

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积极践行淮工精神,建设书香淮工、美丽淮工、和谐淮工,发挥大学文化引领风尚、陶冶师生、推动发展的作用,提升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推进乐业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落实《淮阴工学院十三五形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7年要完成校史编撰出版和校史馆的建设。积极开展品牌文化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有条件,改善学生食宿条件,合法提高教职工收入待遇,新建人才公寓,确立附属中学、附属幼儿园。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省文明单位建设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团结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执着的努力,立志争先,开放进取,严谨谋划,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共同努力!